-
万荣后土庙
万荣后土庙
后土,古时指土地神。土地乃养育万物之根本,祭祀后土企盼大地赐福于国,惠泽于民是历代帝王精心履行之大事。西汉后元元年(前163年)于汾阴睢上立“汾阴庙”。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东幸汾阴祭后土,改庙为“后土祠”。此后,武帝曾五幸汾阴祀拜,并创作了名垂千古的《秋风辞》,后得宝鼎于祠旁,遂改年号为元鼎。西汉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和东汉光武帝,相继来此祭奠不下十余次。唐明皇先后三次巡幸,并将后土祠加以扩建。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先命人修祠,次年来此亲祭,并亲撰《汾阴二圣配飨铭》碑(萧墙碑)。宋金时期,后土祠已具有相当规模,轴线上设立建筑十六座之多。明万历末,汾阴睢渐渐被河水冲刷沦陷,经过二次迁建。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黄河决口,后土祠被淹,仅余秋风楼与门殿。康熙元年(1662年)黄河再次决口,睢上旧迹荡然无存。同治九年(1870年)荣河知县戴儒珍移于镇北高崖之上,即今址。庙内现存建筑为重建时遗构。
后土庙位于万荣县城西南40公里黄河东岸宝井乡庙前村北,坐北向南,南北长240 81米,东西宽105.21米,占地25300多平方米。庙内现存建筑有山门、并台、献殿、香亭、正殿、秋风楼、东、西五虎殿等。山门亦可作戏台,与并台组成“品”字台,为他处所罕见。
秋风楼为主体建筑,位于庙之最后。面宽进深皆五间,方形砖构高台基,东西设券洞相通,洞门上方各雕横额一方,东日“瞻鲁”.西日“望秦”。正门门额嵌有“汉武帝得鼎”和“宋真宗祈嗣”石刻图。楼身三层,二、三层设平座,一、二层中部各出抱厦一间。柱头枋木上施三踩单昂斗拱,十字歇山顶,通高32 6米。各层楼檐与砖砌方形墙体搭接,整体造型玲珑华丽,稳固而坚实。楼内二、三层置有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和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汉武帝《秋风辞》碑各一方。楼因此而得名。
另外,庙内保存有宋大中祥符四年宋真宗赵恒亲书《汾阴二圣配飨铭》碑五通和明天启年间重刊金代后土祠庙貌碑一通,这些文物不仅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同时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对研究后土庙的变迁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后土庙1965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国内外各界人士,港、澳、台胞及海外华侨,寻根问祖,慕名而来祭祀后土者络绎不绝。当地群众更把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与十月初五两次后土庙会当作休闲购物、走亲访友的好机会。1996年11月后土庙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