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乐宫
永乐宫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是为奉祀“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造的大型道观。故址原在芮城西南20千米的永乐镇,因而俗称永乐宫。1959年因兴建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遂将全部建筑迁于今址,历时四年,始得复原保护。现坐落在芮城县城北3千米的龙泉村东侧。
吕洞宾相传为唐代永乐人。死后,便改其宅为“吕公祠”加以奉祀。金末扩祠为观。元太宗至元三年(1244年)观毁于野火。时值道教提点潘德冲主持营建此宫。1247年动工,至中统三年(1262年)主体建筑告成,历时十五年。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又建成龙虎殿。泰定二年(1325年)绘完三清殿壁画,至正十八年(1358年)纯阳殿壁画竣工。先后一百余年,几与元代共始终。至明洪武、嘉靖、祟祯,清康熙、乾隆、嘉庆、光绪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建和修缮活动。
宫址坐北向南,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平面布局是沿轴线排列主体建筑,两侧不设配殿或廊房。由前至后现存宫门、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等五座建筑。除宫门建于清代外,其余四座皆为元代遗构。
无极门又称“龙虎殿”,是原宫门。面宽五问,进深二问六椽,单檐庑殿顶。柱子有“生起”和“侧角”,稳固而美观。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屋顶较平缓,正脊采用倒推山做法为其特色。中柱上装扳门三间。石雕狮兽尤为精美。后槽踏道缩里,棚板即为戏台,建制独特。后槽两侧墙而绘壁画80平方米,内容有神茶、郁垒、神吏、神将、城隍、土地神等。为元代所绘。
三清殿又名无极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问八椽,单檐庑殿顶。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为永乐宫的主殿。“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为道教的三位主神。殿前设大月台。天花板上设“藻井”六口,富丽壮观。檐下施六铺作单抄双下昂斗拱。殿内四壁与神龛左右两壁绘满壁画,总计403平方米。内容为“朝元图”,即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图像。画面以南墙两侧的青龙、白虎星君为先导,以八个帝后装的主像为中心,四周围以金童、玉女、天丁、力士、帝君、宿星、仙侯、仙伯、左辅、右弼等,共计290多尊。人物姿态各异,有静、有动、有对语、有沉思、有凝视、有倾听、有危坐、有侍奉,画技高超娴熟。画面全长94.68米,高4.26米,主像高达3米以上,场面宏大而壮阔。画法为“重彩勾填”,多运用沥粉贴金,着色古朴而沉深。由“河南府洛京勾山马君详长男马七待诏”所绘。
纯阳殿又名混成殿,俗称吕祖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开问由前向后逐渐缩小,平面奇特。檐下施六铺作单抄双下昂斗拱。殿内四壁绘满壁画,计193.16平方米。内容为“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以52幅连环画形式反映吕洞宾从降生到成仙度人显化的传说故事,各幅图都有榜题,其中除第19、20两幅榜题已泯灭无痕外,存者大体上仍可辨读。画面巧用山石云树间隔联系。图画有亭台楼阁、酒肆茶馆、私塾园林、人物有贵官、平民、学士、农夫、商贾、乞儿等。是十三至十四世纪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扇墙背后“钟离权度吕洞宾”壁画尤佳:钟离权眉飞色舞、激情健谈,吕洞宾俯首聆听,恭谦深思,二人内心情绪表露得淋漓尽致。该殿壁画由“禽昌朱好古门人张遵礼十八人”所绘。
重阳殿又名七真殿。亦称袭明殿。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故名。面宽五问,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梁架全部露明,为“草伏”作法。殿内壁画以四十九幅连环画形式绘出王重阳自降生到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每幅亦有榜题。面积达161 78平方米,画技与纯阳殿同类。绘于元代无疑。
中轴西侧有“吕公祠”。祠内置吕洞宾汉白玉像及永乐宫搬迁史、收藏名人字画展览。东侧有石牌坊与祖师行祠大殿。均有观赏价值。
永乐宫建筑规整,壁画内容丰富,技艺精湛,居国内元代壁画之冠。国内外游人与美术界学者、专家及美术院校师生游览观光、现场教学者络绎不绝。永乐宫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